從小眾迷因到營收助攻王:吉伊卡哇的爆紅三元素
發生了什麼事?
藏壽司在 8 月限時推出吉伊卡哇的扭蛋,吸引了大量人潮,客人多到店員不堪其擾。亞洲藏壽司更在 8 月交出 5.51 億元的單月營收,創下藏壽司來台之後最高的單月營收。
根據 Google Trends 顯示,吉伊卡哇的搜尋熱度在最近幾週已經超越寶可夢,兩邊出現了黃金交叉,吉伊卡哇的搜尋量一飛沖天,呈現指數型成長。
除了藏壽司的推波助瀾之外,很多台灣的廠商也突然推出各種吉伊卡哇的聯名合作,像是悠遊卡公司就在 8 月中發行三款吉伊卡哇悠遊卡,甚至引來黃牛囤貨,結果一開賣就搶購一空,原價 150 元的悠遊卡,在轉賣市場被炒到超過 500 元,翻了三倍之多。所幸悠遊卡公司宣布「限時不限量」,讓更多粉絲可以用原價購買,但也顯示出吉伊卡哇的超高人氣。
藍色為chiikawa搜尋趨勢,紅色為寶可夢搜尋量趨勢 (資料來源:Google Trends)
Go viral 三元素:高傳染力的內容架構、超級傳染者,以及整體社會的氛圍
吉伊卡哇的瘋傳並不是偶然,背後存在著行銷的科學。
一場疫情要大幅度擴散,不只病毒需要具備高傳染力,還要加上超級傳染者傳播,以及整體社會的公衛條件配合才會發生。就像是疫情的傳播一樣,吉伊卡哇的爆紅同樣可以追溯到作品本身的高傳染力、超級傳染者,以及整體社會的氛圍三項元素。
易散播的作品架構:
吉伊卡哇除了故事好看之外,作品本身的特色也有助於快速傳播。像是吉伊卡哇每一集只有一分多鐘,很適合被剪輯成短影片,加上角色又不說話(有些只會發出叫聲,叫聲也很好模仿),直接降低了翻譯的門檻。故事內容會展現特定的情境,像是工廠上班的過程,很容易引起上班族的共鳴。
KOL 使用短影音與迷因推波助瀾:
當好散播的吉伊卡哇遇上了喜歡這部作品的 KOL,就像是病毒遇上超級傳染者,KOL 可以製作大量吉伊卡哇的迷因和短影片,把超級吉伊卡哇病毒傳播給社會大眾。就這樣一個傳一個,只要再找到下一個超級傳染者,傳播速度就會越來越快,加上商業模式的托波助瀾,甚至可以達到指數型成長。
接受吉祥物暗黑面的社會氛圍:
最後讓吉伊卡哇紅到成為社會現象的,就是這個社會本身,這個社會也在等待像這樣的一部作品。吉伊卡哇熱度最高的地方其實都是東亞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地區,像是日本、韓國、台灣和香港。雖然沒有任何社會學的實證研究,但個人推論是因為東亞社會低薪高房價、青年貧窮和世代失衡的問題,讓這些地方的人對吉伊卡哇更有共鳴。
像是吉伊卡哇非常直接的討論貧窮問題,裡面的角色小八貓會因為錢賺太少,所以只能住在洞穴裡面。他很想要買相機但買不起,只好更努力工作賺錢,結果因為工作太多而過勞,掉進山洞而陷入危機,這樣的情節非常容易讓東亞的年輕人們覺得「這我」。
此外,吉伊卡哇也不同於一般的吉祥物。過去的吉祥物好像都很正面陽光,或是只有特定的人格特質,但吉伊卡哇的角色很立體,存在某些人性缺陷,這種「暗黑的吉祥物」或許就是台灣社會正在等待的。這些可愛的生物雖然面對各種挑戰,不過他們的生活還是有著希望與愛,恰恰反映出我們面對的生活。
吉伊卡哇的爆紅不是巧合
吉伊卡哇的爆紅並不是只有作品本身好看,而是有很多外在條件配合,包括短影片的流行(碎片化資訊的傳播平台)、KOL 和迷因文化的興起(大量的超級傳染者),以及社會氛圍的轉變等等。
未來這邊會繼續分享像這樣的行銷分析,解釋爆紅現象背後的潛在原因。
歡迎追蹤雪倫拍拍 Instagram 或是收聽完整的 Podcast 內容:EP 18 吉依卡哇的流行五階段、爆紅現象的必備三元素:作品黏著度、超級傳染者、社會氛圍
文字:黃彥鈞, Sharon Su